头条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头条 > 科技

中国碳纤维应用场景与​市场发展趋势

  • 2022年12月20日 HuangJiang来源:新浪
  • 繁体

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中国碳纤维应用场景与市场发展趋势

大丝束碳纤维性能优越,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应用场景广泛,如: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

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10月13日消息,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10月10日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一举破除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PAN (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分两个阶段实施,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共达到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该条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可实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

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量分析

全球碳纤维产能不断提高。全球碳纤维行业开始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近藤昭男发明了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原料制取碳纤维的方法,并取得技术专利,为碳纤维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10年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0.37%,其中于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同比增长10.38%至11.8万吨。

同期内,中国市场由于应用比例基数较低,年复合增长率达20.97%,但由于新兴行业需求快速释放,中国市场增速处在持续上升的态势;截至2021年中国市场需求量为6.24万吨,同比增长27.69%,需求量全球占比首次超过50%,增速及需求规模全球领先。

从具体的应用端来看,2021年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增长7.84%至3.3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27.97%,依旧是碳纤维下游最大市场;体育休闲市场同比增长20.13%至1.85万吨,占比15.68%;航空航天需求增长0.3%至1.65万吨,占比13.98%。压力容器、碳碳复材需求分别增长25%、70%至1.1万吨、0.85万吨,与体育休闲成为全球碳纤维市场增长的主力。

想了解碳纤维行业市场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碳纤维材料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

延伸阅读

细分市场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业计划书 专项市场调研 兼并重组研究 IPO上市咨询 产业园区规划 十三五规划

中研网 中研网 发现资讯的价值 研究院 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推荐阅读

中国电信物联网用户超4亿 物联网概念加快与产业应用融合分析

物联网是以“数据原生”为典型特征,将物理世界复刻为数字世界,实现数字孪生,构建万物互联数字化新业态的核心使能技...

全球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 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中国,更多该领域的头部公司,正在将发展焦点从单车智能技术转向与运营相关的环节。Robotaxi运营已被验证在推进自动...

我国智能网联车产业渗透率 2022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前景

近年来,智能车辆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

医用高值耗材市场规模预测 高值耗材改革方案正式出台!

高值耗材包括骨科、眼科、心血管、神经外科、口腔、血液净化、电生理、起搏器、手术外科等十多个细分品类。各赛道国内...

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支持下,高技术产业克服困难挑战、实现较快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

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产业变革日益兴起,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0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